媒体报道

【闽都文化】大地之子 | 乡村回望雁归来 ——“大地之子”素描
时间:2021.10.13浏览:1847次

本文作者:康延平。

文章刊于《闽都文化》2021年第五期。


2015 年我赴香港采访郭鹤年时,偶遇林文镜的扶贫团队,连忙要来一份材料,以内参方式上报中央:时隔五年又遇林文镜的扶贫项目,再次心生感动,侨领们真是身在海外心在祖国啊。


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有一项陪伴“大地之子” 成长计划,该计划连续3 年每年为每位“大地之子”提供5 万元资助金,协助他们自主解决一些创业问题,同时搭建平台,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和专家进村指导等陪伴成长的举措,促成年轻人的创业立梦。

1634553364438881.jpg


01


福清市东张镇华石村的何梅英在女儿1 岁时赴新加坡务工,女儿6 岁时回村,钱是挣了,女儿却与她生分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痛点。


福建侨乡多,一座座华屋彰显着主人海外打拼的业绩,但那不是真正的家。有炊烟的才叫家,没人气的只能叫建筑,何梅英夫妇决定回华石村,好好经营自己的家。

1634553497890671.jpg

2017届大地之子何梅英


华石村坐落在福清东张水库的源头,适合发展种植业,已有人种茉莉花百多亩,何梅英便有效利用村中闲置的150亩土地,跟着学种茉莉花。


何梅英头脑灵活,找到一家茶厂,签下长期定向收购合同,以为这样就没了市场担忧。可2020 年一开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茶厂开工受限,万斤收购能力降到几百斤,可她最多一天可采3000 斤啊,这些不能储藏也不能当菜吃,快急疯了!尽管最后在众人帮助下涉险过关,但说起那时那景她仍心有余悸。

1634553517110058.jpg

村民采摘茉莉花


农村缺人气,侨村更是,村里的老弱妇孺大多不务农。何梅英就把采摘茉莉花的轻体力工种留给她们。果然,能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老弱妇孺的成就感、幸福感立马倍增。


何梅英还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做公益,比如把村中的小路拓宽拓长。先从基金会申请到1 万元做铺垫,再发动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连原先修这路的乡贤也再次出资12 万,一条宽阔平坦的村中路就此诞生。


何梅英豪爽实在,凭着这股干劲,赢得村里人的信任与支持。继茉莉花合作社后,她又始建家庭农场,并把没人打理的山头林地流转过来种枇杷。她相信土肥水美的花果乡一定会人气爆棚!




02



霞浦最偏远的水门畲族乡承天村的李上后是该村第二个大学生,排在他哥之后。从福建工程学院毕业后,他在台资企业冠捷当了四年技术员,好端端的突然一声不吭辞职回村,从养600 只走地鸡起步。

1634553549100711.jpg

 2018届大地之子李上后


其实他回村前考察过承天村,哪里可以养鸡哪里栽薯哪里种稻都摸得一清二楚。从收获第一批鸡开始,村民们就发现大家养的鸡一斤最多只能卖30 元,李上后却能卖到35 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应归功于电商。看来要当好现代农民, 除了有知识还得有头脑,单凭老经验无法与时俱进,将被时代淘汰。李上后感叹道,农村其实最需要知识,他的“稻鸭共生”模式,就是在稻田里养鸭子,鸭子喜水,不但能帮助吃虫子松泥土,鸭粪还能肥田,一举两得。


2015 年,他成了霞浦县回乡创业大学生典型后,便响应号召,以合作组形式带动贫困户。正因他的人品、韧劲与默默付出,基金会选他加入“大地之子”的行列。

  

随着知名度提高,有关部门纷纷找上门来希望他做大做强,比如种水稻200 亩、带动50 户农户或者养鸡鸭5000 只,这样就能拿到政府各种补贴,5 万10 万不是小数目。可他权衡了一下,还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推进。全村只有五六十户, 硬组织起来不难,但承天村靠的是天然泉水,水源有限,水稻能种多少?鸡鸭能养多少?都必须拿捏清楚,生态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如今李上后打造的“承天山”品牌农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粉丝。




03



1991 年出生在漳州平和县南胜镇南胜村的陈斌鑫在20 个“大地之子”中最为年少,2013 年他还在武夷学院上大三时,家里的柚子陷入滞销困局,他上街转了一圈后,叫老爸速速运来2 万斤,趁午休在校内练摊,结果让同学们都成了平和柚的粉丝。或许正是这次经商的初试锋芒,催生了他毕业返乡重振柚业的信心。

1634553569994894.jpg

2017届大地之子陈斌鑫


第一年他以每亩500 元的价格请植保部门介入自家的柚林,从改良土壤巧用有机肥入手,给每棵柚树都制订了休养生息计划,成效显著, 村民们纷纷效仿,全村柚子品质更上了一层楼。紧接着,他利用电商物流,把品相好的柚子包装好后送货上门,最多时一天可接几千单!此外, 他还携手青创小伙伴们,尝试对柚子深加工:用柚子肉酿洋酒,用柚子皮提炼牙膏、面膜、洗发水、沐浴露……公司推出的蜜柚白兰地属世界首创,已经被邀请赴海南参加博鳌论坛。


六年时间南胜村变化真大,陈斌鑫说,刚回来时山上光秃秃的,树都砍掉种柚子,柚树还没长大,一下暴雨连山体都坍下来。现在生态进入良性循环,引来上千只白鹭,一到傍晚都停在村后竹林顶上,壮观得像一片白云呢。




04



漳州南靖县南坑镇金竹村的王静辉,拓展的是另一番人生风景。他对眼皮底下三村合并的万亩茶山很热衷也很自豪。茶园的盘山路修好了, 路旁始种各色樱花、杜鹃花美化茶山;肚脐眼似的山包上用竹草修建的泓净草堂,除了用来净化心灵还可一览众山小;匍匐在葱茏草木中的溪流守护着茶山。

1634553586719405.jpg

2017届大地之子王静辉


其实王静辉的大学专业是外语外贸,这专业面向世界而不是面向金竹村,但大三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成了他返乡务茶的催化剂。


那年一场特大暴雨,把他位于茶山脚下的家冲毁了,是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他重获新家。这份质朴的恩情,让他始终难忘。


再说了,上溯千年,茶叶原本就是中国外贸的一项重头戏,连英国女王都时兴喝下午茶,咱为什么不能利用自己的学有所长,振兴家乡的茶产业?


刚回乡时,他办培训班,力图从思想观念入手,让村民们懂得务农种茶也得讲科学讲标准化:化肥农药让土壤板结、微生物灭绝,茶叶产量虽然不低质量却过不了关。要知道茶叶的香气是土壤里的有机质通过温度、湿度发酵后,输送到植物体内的……深入浅出的讲解,终于让茶农开窍了,相信他并跟着他创业。现在别人在除草,我们在种草,王静辉说,恢复生态后,茶山还有野兔撒欢呢。

1634553606831546.jpg

采茶的村民

王静辉回村后把就近三个村的茶山联合起来,抱团发展,规模化可节约成本,也是科技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产业升级是王静辉前几年考虑最多的方案,目前关注的是乡土文化建设,这才是乡村的灵魂和根本。要吸引年轻人返乡,除了得有足够好的物质条件,还得营造优良质朴的村风民俗,这也是新农村“新”的资本。他计划把村里的旧宗祠利用起来,成立老人协会,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辈和村外事业有成的乡贤聚拢起来,凡大事要事请他们商议。


王静辉的公司虽然有能力带动百多户人家, 但他不搞一刀切不搞垄断经营。只要合作方履行公司的合约,公司就负责托底收购大家的茶叶。什么叫托底?就是帮忙解决产品滞销的难题。


他目前正在制定完善内部体系,从生产销售到远景规划,力争做出标准来,杜绝无序竞争。


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让茶山重获生机,昔日默默无闻的金竹村日益生机勃勃。把家乡打造成一个集种茶、制茶、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一起奋斗,这就是王静辉的愿想。


当人们问王静辉成为“大地之子”有什么感受,他的回答富有诗情画意:聚时一盆火,散后满天星。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或许,这就是他创业之路最完美的概括。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100-2号融侨中心38层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电话:0591-86325625
Copyright © 2024 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 电话:0591-86325620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闽ICP备17024850号-1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