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榕树伙伴 | 洪琳 苏州参访有感
时间:2018.12.13浏览:3413次

该文章由2018级榕树伙伴-福州市亲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洪琳前往苏州参访及参加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后有感而作。


BANYAN 

FELLOW




榕树伙伴



2008年,发生了很多事,一场大灾难开启了公益的元年,很多人在这里起步,很多公益组织在这时候发起,2018年11月,中国基金会论坛拾年,我们有幸与榕树伙伴们一起踏上苏州之行,感受苏州公益行业的氛围,见证中国基金会论坛的十年。


1

苏州公益组织参访

借由中国基金会论坛开展的时机,我们提前一天到达苏州,约访了苏州三家组织:分别是苏州公益园、正德公益服务社、苏州工业园区社创中心。


关于枢纽性社会组织的思考:苏州公益园与苏州工业园区社创中心都属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运营当地的孵化中心,培育当地组织,给予支持。公益园和社创中心的办公氛围很不错,入驻的组织很多元,他们运作的理念与社区营造的理念很像,园区不是运营方的场地,而是所有入驻公益组织的家,园区的规章制度运用很多参与式的方法,让入驻的机构都能共同讨论,形成互助联结。社创中心还有尝试一些商业性的手法,例如运营咖啡吧、杂食铺,即满足入驻组织的部分需求,又能探索自我造血的模式。


正德公益服务社是入驻苏州公益园的一家组织,也是苏州当地老牌的公益组织,他们服务的内容很广,与他们的交流中,能感受到苏州当地对公益组织的扶持力度。正德坚持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和服务规模,这一点值得深思,何道峰老师在中国基金会论坛上的视频有一句话“对于我们来说,做多大的规模,我倒不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做对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做过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我们回头来看,依然认为它是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远见卓识和对未来负责任的事,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相呼应,总有人在实践着。


2

中国基金会论坛


作为中国公益的先行者,何道峰老师的在中国基金会论坛十年的视频发言让在场无数人感动,耐人寻味。公益随着时代在发展,在社会转型期,不管是资助方,还是执行方,我们要考虑的不应该局限在当下的工作,我们的责任和担子远比我们想象的重。在何老师提出“人的现代性”问题上,我们更像一个启发者的角色,如果我们是走在培育民族现代性的道路上,需要影响每一个个体的现代性,我们没有开放、包容、追求平等自由的愿望,如何能承担这职责。公益的传承,我想这也是基金会论坛坚持十年的缘由。


论坛开始前夕,是一场盛大的“金桔奖”发布会,所谓金桔奖,是受资助的社会组织对基金会的评价,虽然是中国基金会论坛的发起者自己调研、自己梳理,自娱自乐,但这样的自省精神,愿意听到资助者的声音,很实诚。从事公益行业这么多年,尤其时执行“理想社区-融侨模式”以来,我深切的感受基金会对资助方的态度,平等信任的理念,对项目的推动多么重要。中国公益生态里的每一方都需要成长学习,没有谁能例外,公众需要学习如何做一个理性的公众,慈善者学习如何做一个卑微慈善者,助人者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效的助人者。


论坛当天能见到这么多大咖,并听到他们的观点,我感到非常荣幸,方法性的学习实际上很少,但是国内前沿的信息对我们来说非常需要。其中,很多有趣的数字见证了公益的十年:

首先,2016年,全年公益支出6373亿人民币,却只是创造了2789亿GDP,原因是大部分公益资源流向政府。虽然在平常工作中有一些感受,但这个数字却让我惊讶,公益组织吸纳了多元的资源反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然而我们还天真地纠结主体性的问题。

其次,中国基金会的数量从2007年1300余家到2017年6300余家,且七成是非公募基金会,直接捐赠给民政的慈善捐款从2008年479.3亿下降到2017年的25亿。中国的慈善事业呈现“民间化”。徐永光老师指出的“国营慈善不终结,健康慈善生态无望”,虽然措辞严厉,但是不无道理。“民间化”是公益组织公众教育和动员的基础,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最后,论坛的主调是“活下去”和做资助型的基金会,我觉得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来源于无数上升的空间和可能,挑战来源我们对自身信念的坚守,希望能与更多公益伙伴共勉。



“榕树伙伴计划”是由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委人才办指导,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发起,鹏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执行的福建公益人才培养项目,致力于培养“根扎南国、福荫八闽”的青年公益领袖,引领公益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文字:洪琳

编辑:木木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100-2号融侨中心38层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电话:0591-86325625
Copyright © 2024 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 电话:0591-86325620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闽ICP备17024850号-1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