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回顾 | 闫加伟:新时期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前沿探索
时间:2020.11.16浏览:2884次
微信图片_20201130094325.jpg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发展论坛

—— 新时期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前沿探索


1606700654138971.jpg微信图片_20201130094322.jpg

分享嘉宾:社邻家创始人、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闫加伟

该文章由闫加伟老师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发展论坛》上分享而整理成的文字稿。


第一、场景营造


为什么讲场景?我觉得这个领域是目前还在摸索,包括业界还是比较前沿的点。“场景”在2016年左右在互联网上特别流行,从杭州提出未来社区建设的九大场景之后,去年成都开始提场景营城,场景这个词就成了我们目前比较热点的一个词。


为什么叫场景?场景不仅仅是空间,在场景里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这个人怎么互动、交互他的感受,它更加体现了社区里面人性化、个性化的感受。我们讲感受度、安全感、获得感等,这些感受在场景中结合起来,会更加贴切。


比如,浙江省提出了未来社区建设的九大场景,这九大场景和社区有关的是未来邻里的九大场景、未来治理的九大场景。杭州的一些规划,更加偏重科技感,因为杭州的社区大脑的建设特别先进,所以它体现了更多科技的、个性化的东西,形成了一个生态体系,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共同体。成都提出要在成都市建1000个场景,推出1000个新的产品。成都对这一块极其重视,场景营城及公园城市的建设,都成为当下成都市社区治理最前沿的东西。上海也开始在做场景,大家都知道上海的探索比较精细化;我觉得上海和成都相比,成都这几年的社区治理可能是体系化,而上海是我觉得是碎片化。上海每个街道都特别强,比如塘桥街道在探索15分钟生活圈,更加细化到50米的视界场景圈。把家门口的服务从居委会移到了社区的出入口,这样更加地贴近百姓。




这里也能看出场景营城的一些构成要素和运作逻辑,包括了:

1、空间。空间的改变从行政空间变成需求空间。

2、场景。是围绕需求而打造;从内容上来讲,就是要用一些故事性的东西,吸引大家愿意去参与。

3、要有深度的互动。

4、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还有就是追求的是一种关系。

空·


当然场景要有后台的支持系统,要有强大的后台,否则每个场景都会成为盆景,不一定能成为一道一道的场景和风景,所以这里面要有内生性的、智能化的、可持续的一些考虑。


针对场景营城,我认为目前都在打造生态体系,这里面有制度的体系、也有跨界营造的体系、也有营造技术升级的内容,还有营造能力的提升。在这里面,社会组织其实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营造技术中的工具手册和升级的一些内容。


第二、社群化运营


社群化运营,主要就是要多向一些网络的社群或者是市场化的社群学习。社区里面的群体特别多,比如社区的微型组织、社区自组织、社区的群众组织、社区的文化组织等,这些组织的运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社群运营的要素,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社群会在网上体现出更多的参与感,比如在网上团购、体验或者是一些提升性的服务。




打造社群运营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掌握痛点,服务需求

第二步是建立共同理念,形成圈子文化

第三步是找准领袖共建社群

第四步是多做活动保持热度

空·


社群运营要靠利益、靠文化、靠情感和情怀去影响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部分要向一些团购群、微信群等一些社群去学习他们怎么样做出更好的活动、怎么样去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线上社区议事


这次疫情使很多线下的会议搬到了线上,现在的社区议事变得越来越普遍,有一些社区正在用小程序在网上议事,比如南京市栖霞区的网上云社区,还可以进行投票;社区里的任何一些决策、需要讨论的事会越来越多地在线上社区议事。


对于社会组织来讲,还可以把一些议事的内容、培训放在线上。比如说我们自己也曾经做过共创工作坊,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分享,把线下的成长通道通过线上实现。同时,线上议事也需要社会组织研发出更加专业的、规范化的流程,从而可以影响更多人、影响更多的居民,把他们社区参与的意识、团队参与的意识变得更强。另外,线上议事摆脱了我们开会都必须要在一起开,会更加方便;还可以形成一个小工具,形成一个支持插件,活动会更加顺畅。


第四、社区民主协商技术


十九届四中全会推出了一个意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加了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所以民主协商的技术,成为今年的一个重点。


我认为民主协商不是简单的功能,而是一种技术,不是天然就具备的。我们说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会开会,当然这种开会,不是像我们现在这种会议,一个人讲,其他人听;更多的是基于利益的,每个人对这件事都有不同的观点,而最终要形成共识的这一类会议。


对于民主协商,中央是极其重视的,也提出了很多这一方面的要求;现在基层的民主协商,有特别多的议事会、议事的平台,有的名字叫社区议事会、有的叫社区议事委员会等大量的议事平台。


目前的社区基层议事,有的在拼数量,就是你有1个议事会,我建10个;有的在拼细分,就是你建了一个社区花园的议事会,我建一个儿童议事会;有的拼机制,在社区基层议事方面的探索还是非常多样化的。同时,议事规则很重要,这里都不展开说了,事实上很多人也在研究,包括罗伯特议事规则也在推进议事的规则。


议事协商是一门技术。比如遇到两个人在争吵,他的争吵是立场式争吵,你要分清楚他们的利益在哪里,你要朝前走一步;然后根据利益再磋商,就是变得更加专业,更多的时候在于掌握这些技术后为社区提供服务。也包括怎么议事怎么更好的议事,也可以针对当前的当地的一些特点,整理出更好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都是社会组织可以做的。


微信图片_20201130094314.jpg
微信图片_20201130094317.jpg


第五、公共空间运营


公共空间运营现在越来越多,像上海的邻里中心、市民中心,很多地方叫党群服务中心,都有很多的公共空间的运营;我觉得大家都在不断地摸索,比如成都也有一些新的点,一楼是个大卖场、二楼有党群活动空间。


我们会看到公共空间运营有很多的特点,这些特点其实是不利的;比如碎片化,空间碎片化、后台服务碎片化,资源也碎片化,实际上很难运营,成本也很高。很多社会组织参与进去,也未必能够很快提升服务品质;我认为在当下探索的方向是:不光是运营其中的一个项目,而是比较整体的运营;还有就是规模化运营,多做几个点,这些点可以形成资源的互补。单一的项目或者单一去做一个点,意义不是很大。


同时,空间和社区营造,密不可分。有很多地方,包括地产公司都在做这样的事,我觉得社会组织去探索怎么样把公共空间运营好,这是一个很大的方向。成都市有一些空间,比如“邻你生活”,还是很不错的;上海也有一些小空间,故事商店,空间也就四五平方,但是可以把它做得很好。这一块倒真的是社会组织可以着力的地方。


第六、赋能创新


对于基层、对于社会组织来讲,赋能创新是当下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社区治理现在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各方面政策都不一样;社区工作者们越来越年轻,而他们的能力和老一辈相比,实践经验、社会经验不足,这样的情况下,怎样为这些社区工作者赋能,我觉得是社会组织很大的能力空间。


现在的赋能,更多地是给他们培训,在方式上面可以有一些前面讲的线上工作坊,有一些线下的团建。线上的工作坊怎么做?我认为要从知识的灌输到理念的形成,理念的形成在很多方面都已经不成问题了;很多一线的社区工作者都很懂理念,比如开放自治、共治共享,他们都很懂;知识的分享要交给线上,比如说社区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些理念已经不成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些场景化的培训以及技能和技术,怎么议事,怎么解决一个问题,怎么真正地组织一个社区社群,这些能力要成为社区工作者最核心的能力。


有一些基本的知识让他们在线上的平台上学习,因为我们有线上平台;线下的工作坊专门讲问题、做场景。比如说业委会突然提出集体辞职怎么办?针对这个场景,要到哪里去参观,有哪些参考的案例?在线上学习哪些课程?线下的工作坊做什么?合作方式是什么?


Q1

不少居民不知道社区有什么议事会或议事机制,自己有什么权益、可以如何参与。一些主办方也不想有太多想法的、“刺头”的居民参与。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民主协商的意识提升和改善呢?老师能举个例子吗?

回答: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对于议事的重视更多地是从形式上去重视,就是上面要求民主协商我就建个议事会;其实建立一个议事会是非常简单的,这里最重要的是议事是真正的议事,议而有行、行而有效,议而有果。


我觉得基层要改变一个现状,就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怎么样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的议事?这里最大的改变就是议题从何而来。议题,能不能议而效,还是无效?议题从何而言?如果议题是上面定的,比如说我们要在这里装个垃圾箱,大家同意不同意?然后街道的一个科长来讲,建垃圾箱是我们今年的规划,那么既然已经定了,你来找我干嘛?


比如我们上海就有一个案例:清理出来一个空间,街道想把它做成一个建筑垃圾房,因为那个小区没有。然后他们就开议事会,居民里面就出现了反对者,这一次的议事会最后定下来的是不建建筑垃圾房。对于反对者,你有什么办法?你要不要尊重他的说法?后来,居委会深度地做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深度地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第二个是集中性地做那些反对者的工作,去了解他们最终的想法是什么,他们实际的问题是什么。有时候他表面上反对这个东西,也不跟你讲后面原因,可能是他儿子没有工作、他家里有什么矛盾,可能是他和邻居有矛盾,这些靠社区工作者可以深入细致地去做。第三个是多方去动员,说明这不是垃圾房,我们是去提升社区的微更新,我们要做一个很漂亮的东西,找了挺好的一个设计师提出方案。第四个就是进一步地就议事进行反思,针对议事的流程进行更充分的准备。


后来他们再两次议事。第一次议事议什么呢?讨论我们还要不要建一个垃圾箱房,我们是建一个垃圾箱房还是做社区的行人通道和小花园,后来大家都选第二个。第二次投票就针对我们要建一个小花园,是选A方案还是B方案,这样就非常顺畅地解决了问题。


所以就民主协商而言,重要的是议题从何而来,是上面压下来的,还是老百姓自己的需求;第二个是议完了之后要有效,我刚才举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是它议完之后就决定了,大家反对就反对,这也是尊重他议事的后果,所以老百姓就愿意参与。后来这个花园成立之后,这个老百姓还成立自管小组去管理这些垃圾,还有一些活动都在那里开展起来,这个社区就变得相当不错了。


微信图片_20201130094305.jpg




榕 / 树 / 伙 / 伴


“榕树伙伴计划”是由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委人才办指导,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发起,鹏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执行的福建公益人才培养项目,致力于支持“根扎南国、福荫八闽”的青年公益人才成长突破,引领公益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核心价值:初心|务实|担当|分享


论坛相关阅读,点击下文:

>> 榕树伙伴 |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刘洲鸿:支持社会组织,创新社区治理

>> 陈艳: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合作模式经验分享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100-2号融侨中心38层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电话:0591-86325625
Copyright © 2024 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 电话:0591-86325620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闽ICP备17024850号-1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