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 | 荒田变聚宝盆,周建仁用5年带领村民走出“稻花鱼”致富新模式
时间:2022.05.14浏览:1763次
从体育老师,到乡村发展带头人;从满目荒田,到鱼米之乡,林文镜基金会资助的“大地之子”周建仁扎根家乡,身体力行带领南平市光泽县仁厚村村民盘活1500多亩荒地,探索“三农”发展新出路。
“也曾迷茫,但从未后悔;虽没有轰轰烈烈,但问心无愧”,是周建仁内心的自白与写照,也是更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建设者的真挚剪影。数年之前的仁厚村,是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15户贫困户、上千亩田地荒芜、绝大多数年轻人只能进城寻找生计,唯有儿童和老人靠微薄收入留守家乡。乡村人才外流、缺乏对外的窗口和通道、社会资源导入不足、严重缺乏发展动力和能力,仁厚村的发展陷入停滞。不忍家乡田地荒废,不惧家乡发展面临的重重困境。2015年周建仁毅然返乡,进入村两委工作,党建、纪检、综合治理、文化宣传、统战、道安、卫生……基层工作繁多复杂,周建仁却从不推辞,在担任村支委期间始终扎根一线。深入了解、分析仁厚村现状及“病因”后,决心让荒芜土地重新结出丰硕果实,为贫困村发展带来一线生机。脱贫致富是道复杂的难题,改变也并非一朝一夕。2016年,周建仁联合乡贤,共同创立了“光泽县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带领村民探索致富之路。从合作社成立,到产品确定到“互联网+”现代农业项目引进,再到市场拓展、关系维护、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周建仁始终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长期扎根一线,脚踏实地的摸索,让周建仁迅速积累起了在乡村发展的灵活经验、引入外部多元力量和资源、打磨出特色产品、打通生产销售渠道,探索出以合作社为载体,义利并举的“稻花鱼”发展新方式。经过5年探索发展,周建仁带领联农合作社与村民,通过“互联网+生态农业”创新方式,生产经营“稻花鱼”、原生态优质米、生态地瓜等各种高品质农产品,联农合作社已实现高效利用抛荒土地1500亩,带动100多人在合作社就业,直接带动150多户村民年增收5000-20000元,间接受益村民达224户,全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成功走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经营模式。不遗余力带动村民及村庄发展,周建仁和光泽县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政府、媒体、村民等各界的广泛认可,包括被评为南平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大地之子”、“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优秀个人”、福建省青创会F5模式成员。荣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三变经营模式”示范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态稻鲤数字农业融合应用科技示范基地、南平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以前不理解建仁,还好他对我们有耐心,帮助我们,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感谢他为村民做的事”、“今后我们就准备踏踏实实跟他干”,来自村民的朴实评价,则是对周建仁发自内心的赞许与认可。 从学校体育老师,返乡到村工作,得到村民支持。工作时间越长,与群众接触越多,就越热爱这片土地,越能理解农民的艰辛,也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村民相信我,他们对我的期望就要做到。联农合作社发展至今,虽然没有大企业的规模与财力,但是确实为村里、为村民作出了一些贡献,这让我感觉到心安与欣慰。 我也迷茫过,但我从不后悔走这条路,无论作为一名村干部,还是一名合作社发起人,我自认为,虽没有轰轰烈烈,但是问心无愧。 以后,我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争取多为村民服务,带动仁厚村走向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正是从乡土里长出来的理想。乡村的发展需要挖掘与培育更多像周建仁这样怀揣振兴家乡的质朴梦想,把根扎进乡土中,有理想、有担当、坚韧而执着的青年人,带着大家共同拼搏奋斗,播散新生的希望。带领仁厚村走出困境的周建仁,是无数“有为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与切片。在福建乡村,还有众多像周建仁一样,投身乡村发展,致力乡村振兴的“大地之子”,把汗水灌沃进乡村土地,步履坚定,带领乡村走向更美好未来。 由福建日报社助村栏目、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滋农游学于2017年联合发起的致力于支持与陪伴“乡村发展带头人”的“大地之子计划”,已协同多方力量与优势为乡村发展带头人提供持续3年的灵活资金、能力建设、伙伴网络、资源链接、个性化服务、宣传报道等多样化支持,有效培育福建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和主力军。计划实施五年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约600万元,推进20个乡村在农产品产业链、乡村治理、古建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教育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大地之子”甄选20个村庄数十款农特产品推出“大地之礼”乡土生态礼盒,以农产品产业链和营销创新,带动农民销售收入超300万元。福建省5A级慈善组织,资金主要来自融侨集团,以“让家乡美好 让社区幸福”为使命,关注城乡社区发展,关注社会弱势人群,致力于推动教育、医疗、城乡社区、公益行业等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